【产品名称】:蛤蚧提取物
【英文名称】:Cream extract
【原料别名】:蛤蟹、仙蟾、大壁虎、蚧蛇、石牙
【产品规格】:10:1、30:1、50:1 或根据客户需求定制。
【外观性状】:棕粉末
【网筛孔径】:80目
【主要分布】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植物特征】:全体扁片状,头及躯长9~18厘米。头稍扁,略三角形,两眼多凹陷成窟窿,无眼睑,口中无大牙。背部银灰色或灰黑色,散有黄白色或绿点。四足均具五趾,除*1趾外,其余均具爪,趾底面具吸盘。尾细长扁圆形,有6~7个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。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。气腥,味微咸。
【拿样规则】:一般产品提供5-20克小样,部分产品收取样品费,订货满3000元(可累计)返还样品费。详情请咨询客服
【开票规则】:本司可开具增值税(采购金额累计达到3000元以上),开票品名本公司业务范围内与产品相关,先发货,开好后寄出。
【包装方式】:1KG铝箔袋,25KG纸板桶或可根据客户需求协商包装,没有特殊要求,将按照公司统一包装进行包装。
【存储条件】:本品使用后应密封遮光,贮存在干燥、阴凉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。
【产品名称】蛤蚧提取物
【拼音名称】Gé Jiè
【英文名称】GECKO EXTRACT POWDER
【药材别名】对蛤蚧、蛤蚧于、仙蟾
【提取来源】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
【化学成分】肌肽,胆碱,鸟嘌呤,蛋白质,胆甾醇;甘氨,钙、磷、锌等18种元素,等等
【性味归经】咸,平。归肺、肾经
【储藏】用木箱严密封装,常用花椒拌存,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
蛤蚧,中药名。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。
【名称】:蛤蚧提取物
【别名】:蛤蟹、仙蟾、大壁虎、蚧蛇、石牙
【提取部位】:除去内脏的干燥体
【规格】:10:1
【产品性状】棕粉末
【产品目数】80-100目
大壁虎(学名:Gekko gecko):俗称蛤蚧、又称仙蟾,闽台称为大守宫。体型较大,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,头长大于尾长。背腹面略扁,头呈扁平三角形;皮肤粗糙,全身密生粒状细鳞;体色有深灰色、灰蓝色、青黑色等,头、背部有深灰、蓝褐等颜色横条纹,全身散布灰白色、砖红色、紫灰色、橘斑点,尾有白色环纹。吻鳞不接鼻孔。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约12-14纵列。指、趾间微蹼。尾基每侧肛疣1个或2-3个,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-26个。
栖息于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、石洞或树洞内,生活于树林、开阔地、山区、荒漠及房屋内。多夜间活动,主食昆虫。多为卵生,每次产2枚。
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,在印度东北部到澳大利亚群岛也有发现。
形态特征:成年大壁虎全长可达300毫米。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,是的一种壁虎。背面砖灰色,密布橘及蓝灰点,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;腹面色灰白而有粉红。头大,略呈三角形,躯干背腹扁平,通身被覆细小粒鳞,其间杂以较大疣鳞,缀成纵行;腹面鳞片较大,略呈六角形。四肢长短适中,指趾扁平,其下方具单行皮肤褶襞;除指趾外,均具小爪,指间与趾间仅有蹼迹。雄性具肛前孔20余个。吻鳞不接鼻孔。体型较大,全长可达300毫米以上。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约12-14纵列。指、趾间微蹼。尾基每侧肛疣1个或2-3个,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-26个。头体长为尾长的1.01-1.23倍,吻长大于眼径的两倍,吻鳞略呈五角形,不接鼻孔,体背面被多角形小鳞。尾稍纵扁,基部每侧具1个或2-3个肛疣,尾腹面被较大之方形鳞,无横向扩大的鳞板。生活时背面呈蓝灰或紫灰等颜色,具砖红色及蓝色的花斑,液浸标本体背面褐色,具不鲜明的砖红色及蓝灰色花斑。在颈及躯干背面。蓝色花斑形成6-8条窄横斑。四肢及尾背亦具横斑,尾背的横斑6-8条。幼体尾部为黑白环相交替,黑色环宽。体腹面为肉色。